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理论书籍 > 中医临床 > 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 > 第一章 肺系病证
编号:10710354
第二节 咳嗽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医内科教材第七版》
定义,释义,流行与发病,历史沿革,病因病机,病因、症状、症候分类、病理转归、治疗,分类,十咳,外感,内伤,论治,以阴阳虚实为纲,风,寒,暑,湿,火,范围,中医,西医,病因病机,病因,1.外邪袭肺,六淫,条件
     定义

    六淫外邪侵袭肺系,或脏腑功能失调,内伤及肺→肺失宣降,肺气上逆,冲击气道,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。

    释义

    有声无痰→咳,有痰无声→嗽,有痰有声→咳嗽

    咳嗽的病名首见于《内经》

    流行与发病

    本病发病率高,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%~5%,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%~15%,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。

    历史沿革

    1.病因病机

    《内经》对咳嗽的病因、症状、症候分类、病理转归、治疗都有详细论述:(1)《素问咳论》指出咳嗽是“皮毛先受邪气”:“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”。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,病及于肺,皆能致咳。(2)五脏六腑之咳“皆聚于胃,关于肺”,咳嗽不止于肺,亦不离乎肺。

    2.分类

    《诸病源候论咳嗽候》有十咳之称:五脏咳、风咳、寒咳、胆咳、厥阴咳。

    《景岳全书》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,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

    嗽的病理过程。

    3.论治

    (1)《景岳全书》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,外感咳嗽宜“辛温”发散为主,内伤咳嗽宜“甘平养阴”为主的治则。

    (2)赵献可《医贯》对咳嗽的治疗提出“治之之法不在于肺,而在于脾,不在于脾,而反归于肾”。

    (3)王纶《名医杂著·论咳嗽证治》:“治法须分新久虚实,新病风寒则散之,火热则清之,湿热则泻之;久病便属虚、属郁,气虚则补气,血虚则补血,兼郁则开郁,滋之、润之、敛之,则治虚治法也。”

    (4)虞抟《医学正传》:“欲治咳嗽者,当以治痰为先。治痰者,当以顺气为主,是以南星、半夏顺其痰,而喘咳自愈;枳壳、橘红利其气,而痰饮自降”。

    (5)俞昌《医门法律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,创立温润、凉润治咳之法。

    (6)《临证指南医案》:——辛平解之;——辛温散之;——微辛微凉,苦降甘淡;湿——理肺治胃;(温热)——甘寒

    范围

    中医——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,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。本病咳嗽—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症

    西医——上呼吸道感染、急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炎等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20621 字符